bobty体育在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布鲁克镇寄宿制学校更换照明设施、通过微电影的方式记录乡村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为进一步践行教育公益,服务乡村振兴,今年暑期,清华大学、bobty体育在线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多样化的乡村社会实践,带领学子们走进乡村、“点亮”乡村、记录乡村。
8月1日,清华大学电机系“梦之网”公益实践支队的12名成员从起航。他们的目的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布鲁克镇寄宿制学校。
“梦之网”是清华大学服务建设类公益实践项目,电机系学子们以自己所学所知,服务偏远地区的教育与低碳发展。在过去八年中,他们在九所学校累计搭建了超过100kW的光伏微电网。
今年第九期梦之网项目,聚焦该校的低碳电力系统改造,在6天时间里,队员们改造校园线路,更新照明系统,并开展支教、调研等多样化实践活动。
作为距县城最远的牧区教学点,布鲁克镇寄宿制学校存在资源短缺的情况。队员们发现,由于当地家庭多以畜牧业为生,孩子们基本上长期在学校居住、学习和生活,学校环境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同时,学校也面临着用电量大、供暖设备耗电多等问题。
队员们的首要任务,是为学校十余间校舍及教室设计用电线路、更换照明设施。查看教室照明情况后,队员们发现,部分日光灯损坏导致光线不充足;后续安装的节能灯泡直接从天花板上垂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清华大学电机系团委刘至真告诉记者,在初步统计了教室数量以及灯管位置之后,支队制定了详尽的施工方案,bobty体育在线并于后续几天中实施。
确定施工计划后,队员们开始了“早八晚十二”的安装工作。为便于后续安装,队员们一整天“高空作业”拆卸灯管。
接下来是组装灯管。深夜办公室内,学生们组成“灯管装配流水线”,剪铁链、安装铁丝、装灯罩与灯管的同学分工合作,一大排完备的待装新灯很快出炉。在各年级的教室中,同学们两三人一组配合安装新灯。
经过反复试错,第一盏柔白的LED灯光亮起时,收获满堂惊呼。队员们一鼓作气,将整间教室的11盏灯全部安装完成,取得任务“阶段性胜利”。
“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每天早八晚十二的工期,忙着与疫情赛跑,每一个深夜,大家还在办公室里组装灯具。”支队队长、清华大学电机系2020级本科生王强讲述,最后一个晚上检查验收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教室跳闸了,深夜,队员们打着手机的手电筒爬上梯子,挨个检查线路和灯具,讨论问题所在。
“好在依靠专业知识精确定位到是其中一个灯具短路引起了跳闸,这大大节约了我们排查的时间,解决了问题。这是一次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的碰撞,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王强说道。
队员之一、清华大学电机系2021级本科生李昂表示,作为电机系学子,希望能在这次实践中运用专业所学给孩子们带来更明亮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在他们心里撒下走出小镇拥抱未来的种子。而他,在这次远赴边疆的社会服务中,更加充实丰富了自我,也更加明白在深入基层、奉献社会中提升自我价值的意义。
2022年7月,北京科技大学甘露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11支队伍100余名学生奔赴辽宁、湖南、重庆等11个实践地,进行为期两周的乡村教育活动。今年,实践团为实践地学生们打造个性化成长档案,并通过微电影的方式记录孩子们的成长故事。
在今年8月的暑期社会实践中,甘露晓枝实践团在为井冈山中学学生授课的同时,还开展了“小小讲解员”系列活动,25名井冈山中学学生在镜头前讲述井冈山的故事。
8月2日,“小小讲解员”纪录片开始录制。实践团成员、北科大大一学生林晨霄说,有的学生面对镜头十分紧张,出现忘词的情况,这时团队成员会帮忙分析原因,并鼓励他勇敢尝试。
与此同时,甘露另一支实践团则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片段为素材,以人生规划课为起点,希望他们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的理想。8月2日,甘露湘伴实践团《推开世界的门》支教纪录片片段已上传至社交网络。
纪录片里,孩子们或是在教室里安静地读书、写字,或是在操场上骑车、奔跑,或是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愿望:科学家、老师、、军人、画家……
甘露湘伴实践团队长、bobty体育在线大一学生于小冉介绍,这部纪录片的灵感来自央视2020年推出的一档名为《人生第一次》的纪录片,该纪录片的每一集都以《推开世界的门》作为片尾曲,配以本集讲述故事的诸多镜头,从出生、上学、上班,再到结婚、退休、告别。
于是,坐在开往本溪的列车上,于小冉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以小朋友的生活作为素材,配以这首歌曲,来展示他们的世界。
“我们希望用11部微电影记录乡村小朋友、记录乡村教育,让乡村教育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青年走入乡村普及知识。”北京科技大学辅导员、甘露实践团指导教师戈誉阳介绍,2022年,甘露实践团共有11支队伍,教授孩子400余人,部分队伍已有完整剪辑版本的与孩子们相处的片段、集锦,但尚未形成完整版微电影,预计8月25日前完成全部微电影的剪辑制作。
早在2021年,甘露实践团146人已前往全国12个省份开展乡村教育振兴活动,走访了全国15所乡村学校,为超过100名学生制作成长档案。2022年,实践团又为121名学生制作了成长档案。
戈誉阳介绍,实践团队编写了java工程文件进行档案记录,支持批量化输入文本信息并更新信息,不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成本即可实现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份自己独特的成长档案。成长档案详细记录了每个孩子的基本信息,性格特点等。
“成长记录档案不是简单的文字记录,而是根据学生的成长进行追踪,动态更新学生现状。”戈誉阳说,结束社会实践后,实践团成员还会与孩子们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最新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对孩子们进行后续帮扶,实现长期陪伴教育。